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胜 (第5/5页)
不会超过1/3,剩下的2/3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苦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军官也不会让这些人站在前面对抗敌人... 30%的战损率,就相当于牺牲掉所有能战斗的士兵... 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小的,要是搞远征,那么士兵和‘苦力’的配比很可能高达1比10,甚至1比20...理论上这些‘苦力’也是士兵... 一般情况下,所谓的一万大军,实际人数实际只有5000,这5000人里面至多有2000人的战斗兵(这还是短途行军或守备配置),剩下的3000是没有训练也几乎没有武器装备的辅助兵,这些辅助兵只能干力气活,例如建立营寨,拉粮车,帮战兵背负装备,砍柴做饭等等...在战场上,他们只能用来壮大声势,以及追击逃敌,正面和敌人硬碰硬是不行的... 这下你明白历史记载的那些几十万上百万的夸张军力是怎么来的了吧?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职业和非职业之间差距并不是那么大的,只要资金充足,临时抓来的壮丁也能在短时间内训练成职业兵,因为那些时代的职业兵的日常训练也不太多的,想用强化训练追上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当然,成军时间短,抗压能力根本也差一些,但不会太夸张,除非装备差太多。 伤亡率超过70%仍然坚持战斗的军队存在,虽然少见但也有所记载,可不会乱掉阵型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支军队里至少有2/3的非战斗人员(那些名为士兵的苦力),让他们拼死抗敌还有一点点可能,但指望他们能能保持阵形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王不过霸的汉末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