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981_75 定情信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5 定情信物 (第2/6页)

,多劳多得。

    工人付出的每一份辛劳,都是在为他自己干活,多流一滴汗水,就意味这自己多一分收入。

    这样的情况下,工人干活还需要督促吗?

    油漆一件家具的酬劳是固定的,还会出现四个人协作刷漆的情况吗?”

    苏致祥长时间地沉默。

    他觉得自己已经被说服了。

    或者说,在突然之间被洗脑了。

    实行经济责任制,搞按工计酬,这已经不是新名词。

    可他来之前,包括亲自兼任木器厂一把手,想的都是加强管理,堵住跑冒滴漏,改变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

    一句话,他只是想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的工作经验去管住工人。

    没有想过通过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让工人自动自发地各尽所能。

    被动和主动,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经过几天的思考,研究政策,以及打电话向人请教,苏致祥最终采纳了梁进仓的建议。

    先在大件车间搞试点。

    而且还是一步到位,不仅仅在大件车间实行计件工资,而是搞的车间承包。

    承包人当然是孙延成了。

    梁进仓当工人以来,通过对孙延成的观察,早已经确定了两点:

    第一,孙延成具有侠义心肠,是个急公好义的好人。

    第二,此老家伙是个技艺精湛的好木匠。

    多年的老木匠了,对于一件家具需要多少成本,会有多大的利润,孙延成如掌上观纹一般清清楚楚。

    大件车间主要生产大衣橱、写字台等高档家具,这年头生活开始变好,老百姓除了吃饱穿暖以外,已经开始露出追求生活质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