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 (第3/4页)
“回大人的话,尚可。 民间传言,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但经历一遭后才能懂得庙堂之高。” 孙思邦回到。 纪良和点了点头,又道:“翰林院内,德才兼备者不知凡几,你们切记戒骄戒躁,谦虚请教,定能受益匪浅。” “下官谨记大人教诲。” “翰林院是清流之地,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讲解经义,侍读伴学。 尔等居翰林,必须先正己身,方不辱没了这两个字。 另外,让你们来除了训诫外还有一事。” 纪良和顿了一下后问道:“你们可了解辞书?” 翰林编修崔万振回到:“战国一书开辞书之先河,后又有数次编订。 到东汉,许慎编。” “该书首创按部首编排文字,共分五百四十个部首,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集辞书之大成,一直沿用至今。” “你说的不错。 一书影响甚远,我朝至今都在使用。 但距离成书至今,已经过去数百年的时间。” “这期间文字几经更迭,此一书在一些方面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大凉继续使用。 所以圣上有意,重著一本辞书,就将这个担子交给了翰林院。” “本官正在选派著书的官员,你等新入翰林,能力有待锻炼,本官想问问你们,是否愿意参与编修辞书。” 著书一事,如果大成便能名垂千古,但多数人却是不想接这份苦差事的。 著书虽然功高,但更劳苦。 所用的时间更是以年计算,在著书期间,完全就是坐冷板凳。 除非书成,不然升迁等于无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