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_第24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章 (第2/3页)

容他们再拖延,最后主动联系了相关的办公室。

    期间也托人周转,最后两人都换了一个下乡的地址,他们新的下乡地址就在各自家乡的附近,也不是插队下乡,而是被分配到了当地农场。

    对于两人的抱歉,况叶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

    张友岁和刘康民的选择是人之常态,毕竟远离家乡又是下乡插队,比起他们现在到家乡附近农场,差别实在太大。

    况叶来到这个时代五年,也就做了五年的插队知青。

    这五年的时间,也足够他了解下乡知青间的区别。

    说实在的,这其中的差距,甚至可以和如今的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媲美。

    就比如下放到城市郊区农场的知青,先不说离家不算远,有些甚至能当天回家。

    就说他们在农场的待遇,就比远离家乡还插队的知青不在同一个水平上,至少农场的知青生活上的保障要好太多。

    而且刘康民如今已经结婚,有了家庭,他目前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张友岁虽然比况叶小,但现在也有二十一,如果在回到九大队,那么他的婚姻必然会成为一个难题。

    除了两位友人信件中有下乡的事,况家父母寄过来的信件,也说起这件事。

    潭城也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筹备知青下乡的工作,如今在陆陆续续的动员。

    而况家小弟和小妹就在动员目标之中。

    况家小弟,六六年高中毕业。如果没有动荡,按照政策的话,他六七年初应该就会被动员下乡。

    况家小妹目前十六岁,是六七年的初中毕业生。学业因为时局动荡的原因,并没有再继续,也属于需要动员的范畴。

    况家父母给况叶来信,也是想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对此,况叶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