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舟沉千帆过,树病万木春 (第6/7页)
学”。“经学”指儒教经典。 刘备对“经学”毫无兴致。其兴趣大抵在“诸子学”,主要在兵家与法家。与曹cao相似。 从刘备遗言中,不难看出其平素阅读的、大抵都是《汉书》一类的史学、以及《六韬》、《管子》、《商君书》等法家著作。对《诗》《书》《易》等儒教经典,则嗤之以鼻。 (先主遗诏敕后主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诸葛亮)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诸葛亮集》 从刘备的放达行为中,也不难看出,其基本未沾染儒教影响,完全呈现出“原生态”级别的市井色彩。 刘备集团的执政方式,是非常典型的“法家政治”。 其实寒门出身者、必然走上集权之路,无一例外。 因为士大夫的“门阀政治”,要求“共治天下”。且地方大族在长久的土地兼并中,田连阡陌,部曲众多,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士族的存在,必然会分割君主的权力。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而崛起布衣的枭雄,其“基本盘”大抵由寒门武夫、与中下级地主组成。这群“新贵势力”绝不会允许旧贵族的复辟,故会通过集权手段,进行利益摊派。本质就是“对蛋糕的重新划分”。 刘备集团中,核心领导层基本没有“高门出身的旧贵族”。虽然因为“眩惑远近”的需要,安排过些许养老职位,比如许靖、射援、王谋、马超等人,但实际这些“有名无实”之徒,并不参与蜀汉集团的决策。 关于此事,详见建安二十四年(21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