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五十七章 善恶终有报,天道何昭彰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善恶终有报,天道何昭彰上 (第8/10页)

功(跟对了主子),那就可以鸟枪换炮,成为开国功臣。

    甚至其众早年的流氓生涯,也会被一并美化为“游侠之事”(如典韦、许褚、臧霸、甘宁等人)。

    由此可见,“游侠”的标签儿,根本没有荀悦说的那么伟光正,其本质是“以成败论英雄”的遮掩之词。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亘古未变。帝辛一时雄主,只因牧野战败便沦为商纣,遭万世唾骂。

    可见失败者从来都没有话语权。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

    袁绍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因此,史书中大量出现的“盗贼”,其实就是游侠的另一种面貌,是对“失败的、站错队伍的游侠”的蔑称。

    在平行时空中,袁术君临天下,郭祖、公孙犊、管承、于毒、李大目、张白骑之流,则出将入相。

    毫无疑问,这群草莽的早年故事,也一定会被美化为“轻侠仗义、知名当世”。

    就如同许褚、典韦等辈,如果不是因为恰好跟随曹cao(且曹cao恰好成功),那他们在史书中必然湮灭无闻,遑论留下侠名。

    显而易见,古代语境下的“侠”与“贼”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看书写立场与人物成败而已。

    因此,游侠与流寇,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比如袁术是个“好游侠”的高门子弟,但在穷途末路之际(199),竟想投奔天柱山的部曲帅陈兰、雷薄。

    (术)为太祖所败,奔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