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_草原牧医[六零] 第19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原牧医[六零] 第196节 (第4/7页)

月底5月初,北纬50度左右的草原上,夜晚温度虽仍在零下,甚至可达零下十几度,但白天的温度终于达到0度以上。

    蒙古草原上,曾经开化滋润土壤的白雪被风吹得几乎不见踪影,只在河沟处有融雪汇入开化的冰河。

    往年灿烂盛放的杜鹃和早发的草芽稀稀落落,许多草场甚至成片成片地荒芜,没有一根羊草返青。

    春风没有带起春花清香,只卷走飞沙走石,将艰难返青的草芽打得东倒西歪、残破不堪。

    饥饿的鼠兔钻出窝洞,翻土掏沙,找到任何绿色都会毫不犹豫送入口中,尽情咀嚼。当牛羊赶至时,没有被采食的返青春草,愈发地少了。

    干燥的土壤皴裂,活跃在土壤中的绿僵菌等菌类难以存活。没有菌类寄生的大量蝗虫卵得以存活,经过短时间的发育后,一茬又一茬的蝗虫爬出沙土,寻找喜食的干草。

    那些耐旱耐寒的、好不容易熬过寒冬和干旱,未被鼠兔旱獭等选择,而侥幸舒展枝芽的植物们,再难逃脱劫难——

    无数蝗虫扑飞向它们看到的所有植株,八九只密密麻麻同时落在一枝茎叶上。

    几秒钟后,原本充满生机的茎叶消失,蝗虫落地后再次起飞,向更远的新目标。

    蒙古草原的初春奏鸣,是不绝于耳的蝗虫扇动翅膀的沙沙声。牧民们放眼看到的春景,是铺天盖地如低空乌云般迁徙觅食的虫群。

    那是末日般的音乐,末日般的场景。

    九级左右的西北风日夜不停,蝗虫展翅,乘风日行160公里。

    一两日之内,蒙古草原上的蝗虫大军便飞跃国境,随风抵达内蒙草原。

    内蒙牧民们站在草场上北望,目力所及之处,无数糙点游冲在云层下,渐渐逼近。

    出生起就与草原共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