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_分卷阅读2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24 (第4/4页)

包一个大红包——每人多发3天的工资。

    很多事,你没亲手做过就永远不会知道有多麻烦,从无到有,安置好一个可以称为家的房子就是这样的麻烦事!

    以往的7、8月份,陶小霜可以先睡个懒觉,再花上半天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做丸药、逛街、看电影,听广播……而这一次她感觉自己比上班时还要忙,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买,有太多的事需要处理。

    比如,前两天她和孙齐圣突然想到25号要安吊扇才行,就匆匆赶去买吊扇,买回来一问王师傅,得,电线不够长,还得再去五金店买。又比如,难得的星期天,她和孙齐圣准备去四川北路买棉被和床单被套,出发前却接到了老杨头的电话,花梨木的新门做好了,就等着孙齐圣去运了;于是,孙齐圣去了车场,她则回去通知王师傅,可以拆门了,自然去四川北路的计划就泡了汤。

    忙成这个样子,要不是有宁鸥打电话来提醒,只怕陶小霜和孙齐圣都记不起和好朋友们每月一次的聚会。

    这一次的聚会定在了老人和菜馆。别看这名字听来一般,老人和可是上海最老的饭店之一,开店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00年。老人和菜馆位于龙门路和金陵中路的转角处,是一栋这时很普遍的上下两层的小砖楼。

    陶小霜和孙齐圣走上二楼,就看到最先到的宁鸥和魏晋正坐在靠窗的那个八仙桌旁。

    “霜霜,你们快过来!”宁鸥笑着直招手。

    “来了!”陶小霜忙走过去,坐在宁鸥的身边,孙齐圣则和个子瘦高的魏晋坐在了一边。

    宁鸥一边把桌上的瓜子堆分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