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981_242 执笔陷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2 执笔陷阵 (第1/6页)

    黄秋艳首先介绍了木器厂的“节流”举措。

    当然,首先就是承包以后,承包人认为此前的计件工资过高,远远超过了镇上其他厂子的基本工资。

    于是,稍微地降低了单件加工费。

    同时,以此前每个工人的生产能力为“计件标准”,也就是说,跟以前干的一样多属于正常生产。

    要是低于这个数,罚款。

    高于这个数,也是分了几档,比方说高出百分之十,会有奖励,不过奖励不高。

    超出越多,奖励越高。

    但是很明显,木器厂实行计件工资已经三年了,每个车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已经达到极限,工作量早就达到了最高。

    也就是说,以前的生产能力已经是最高的生产能力。

    以最高生产能力做基本衡量量,超出很多才能有很高的奖励额,这个奖励如同画饼。

    工人不眠不休地干也达不到那个量。

    但是低于那个数就要罚,可是很容易就会出现的。

    那个数是最高量,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稍微有点状态不佳或家里有事耽误两天,肯定就达不到原先的最高量。

    那就等着罚款吧。

    本来生产的件数就不够,又降低了单件加工费,再加上罚款,工人的工资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其他的,苏厂长和梁进仓在厂里时制定的那些奖项,什么贡献奖,每月生产明星奖什么的,通通都取消了。

    因为黄秋艳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