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981_241 成功者更要多看反面教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1 成功者更要多看反面教材 (第5/6页)



    现在的人,只要能修的东西,修修补补,点点焊焊,哪怕今天焊上了明天还断,他也要坚持修补,说白了就是为了省钱。

    其实算算比直接更换配件更费钱。

    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机配件不是应有尽有。

    乡镇上现在还没有配件门市,乡镇农修厂兼卖配件。

    可是你想,有的偏远乡镇所谓的农修厂,就是一台电焊机两把锤子三个螺丝刀,还有厂长副厂长加上会计三位领导就是一个厂。

    他能有什么配件?

    往往下边乡村的农机坏了,只好跑到城关镇农修厂来求助。

    城关镇农修厂规模大,设备齐全、先进,下边的农机拖来修,如果缺什么买不到的配件,那就现场加工。

    不过这样的干法,缺什么加工什么,那在后世可是属于定制加工,这个造价和成本太高了。

    基本就是生产一套模具的成本。

    城关镇农修厂的亏损就在于此,那就是太懒了,守着这么齐全,这么先进的设备,以及娴熟的cao作工人。

    却整天干着定制活,收着普通配件的钱。

    这怎么可能赚钱。

    梁进仓借给小姑五万块钱,帮她从省城进了一批优质钢材。

    ——当然,这年头钢材是紧缺物资,幸亏她侄子在钢厂有人,直接找的副厂长兼销售科长给批的,因为大侄子救过那个副厂长一命,一直都联系着呢。

    用这批优质钢材,农修厂开始生产农机配件。

    把这些配件分送到下边乡镇的农修厂,让他们代卖。

    梁进仓给小姑算了一笔账,虽然咱们叫农修厂,但是修理农机,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